★ 我校教育部留学资质编号:HB20150005 ★ 意大利锡耶纳外国人大学认可的CILS官方考点
·《湖北电视台》报道意大利语等级考点揭牌仪式在湖北工 ·2017年国际生计划班结业典礼暨颁奖仪式隆重举行

学生焦点问题

news

图片新闻

  •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 罗马美术学院...
  • 2018年意大利国际班开学典礼圆满举行...
  • <strong>《湖北电视台》报道意大利语等级考点揭牌仪式在湖北工业大学举行</strong>...
  • 2018年意大利美食文化课&意大利美食DIY圆满举行...

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学生焦点问题 >

中国高等教育与意大利高等教育体系之区别
来源:italy    日期:2016-05-21 11:56    浏览: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和家庭选择去文化艺术氛围浓厚的欧洲接受高等教育,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和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同之处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同学们的问询和关注。

在中国,高等教育是指继9年义务教育和3年中等教育之后进行的专科、本科或研究生教育。中国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为高等专科学院、大学和学院。进入中国高校学习高中毕业生必须参加高考。高考后本科按录取批次划分为:一本-第一批次、二本-第二批次、三本-第三批次。一本是“公办范畴”;二本大多数是“公办范畴”,但有极少数也属于“民办范畴”;三本:主要是指“独立学院本科院校”等,是“公办民助范畴”。由于本科高等教育级层制以及二本三本学院办学资质参差不齐,大量学生毕业后无一技之长也没有足够的学术研究的能力,导致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既不能继续深造又无法融入社会。

这一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下的尴尬现象历年来饱受各界诟病。2014年由人大代表提议,借鉴欧洲教育体系职业化和精英教育的分流机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教育部发声将在未来五年内淡化一二三本界限。2015年,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多省市取消三本招生。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开始向着更先进的欧洲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欧洲教育系统为何是世界教育体系的标杆?这与它悠久的历史是分不开的。其中意大利高等教育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教育体系。世界上第一所大学为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a degli Studi di Bologna)。博洛尼亚大学创办于公元1088年,大学雏形是一群来自意大利以及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为了在博洛尼亚更好的生活,并从市政法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们以国籍为单位自行结社,并组成选聘委员会聘请博洛尼亚的学者给他们上课,以获取相应的知识。学者每隔一段时间会由学生进行评估并再选举,不合格的学者会遭到学生罢课,最终解聘。合格的学者继续留任,有声望的学者渐渐变成我们所说的教授。这一机制也作为现代高等院校教师评估系统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博洛尼亚大学被世界各地大学尊称为“大学之母”(Alma Mater)。

意大利有80多所综合性公立大学,以及200多所艺术类院校。意大利高等教育体系与中国高校设置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他们没有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所有国立和公立大学都是受到政府拨款支持,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得到保障,以及学历文凭被全球各国教育部认证的。因此比起中国的分批录取的复杂性和层级制,意大利高等学院的准入门槛统一且简明。

 

细数中意两国高等教育体制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严进宽出VS宽进严出

 

入学要求的不同无疑为两国高等教育系统最大的不同。

进入中国高校,众所周知要通过高考以及(针对艺术生的)艺术统考。每年高考季,各大院校根据自己的招生名额,按照分数高低对学生进行分批录取。为了应对“决定命运”的高考,学生往往会进行一年甚至几年的填鸭式记忆和学习,在高三毕业时知识量达到巅峰值。然而在学生被大学录取后,他们从高强高压的高中校园转移到无人监管的大学校园,自制能力和自主能力的缺失使他们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中国的人口大国的国情使原已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更为紧张。学生在大学期间将高中学习到的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大学四年又难以学到专业领域真正意义上有用的知识。而即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高校依然保证99%的应届毕业率。

比起中国的严进宽出,意大利高等教育体系遵行的是宽进严出的标准。即:在入学时审核你的基本资质和学历背景,如果达到意大利语的入学水平(B1/B2),以及高升本和本升硕的学历背景要求,意大利高校就会接纳你进入大学学习。入学后,每一年都有课程和学分的考核和评估,如果未达到标准,会被建议转专业或收到警告。而每次考试,教授会完全评估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决定是否通过,而不会有百分比的通过率的标准来实行学生考核。本科或者硕士研究生课程之后,进行实习和论文答辩。几年的专业学习下来,学生必须完全掌握本专业知识,并具备基本的实习以及实践能力才能顺利毕业拿到学位。意大利的应届毕业率根据专业情况不同约为50%-80%。

中意高等教育体系入学门槛和毕业标准的完全反转,导致两种教育体系下产出的学生和人才质素有着巨大的区别。国内是同质化的,以就业,赚钱等功利目的为导向的产业化教育;而意大利高等教育则是以人为本,强调创造力和专业培养--是对人的才智和品行的全方位发展和塑造的教育。

 

二、大班教育VS 课程计划(Piano Di Studio)

 

    在中国读大学,一般本科班级设置在30-100人之间。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都基本实行大班教学。学生对自己的大学课程有极小部分的选择权:例如每学期可以选修1-2门选修课。并且在无法通过课程的情况下无法再跟班学习课程,只能参加该课程的补考。

意大利高等院校的班级设置非常灵活。每个学生都有自主选择自己几年专业课程的权利。所以即使是同一个专业和班级的学生,可能他们会安排迥然不同的学习计划(Piano di Studio)。意大利的班级设置多为小班(10-30人)。课程里既有如欧洲艺术史这样的讲座式的大课安排(不同专业学生参加,50-100人)。又有10-20人左右的小班专业课设置。而无论是文理科还是艺术类专业,教授经常选择小组讨论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深入的和每个小组和成员进行讨论。一门课程上完,你可以选择同期或者延期参加考试,而只要你愿意,和教授沟通好,也可以作为旁听生参加下一级同一课程的再学习。

 

三、笔试VS口试

 

相比于中国只有大学毕业答辩时可以和导师或教授进行一对一的专题讨论不同,意大利大学无论专业几乎每门课程的结课考试都有口试的一环。口试需要教授分配专门的时间和精力给每一个学生,对他们这一门课的学习做综合的评估和考察。而非如中国大学实行集体笔试考试的形式。

采取口试而非笔试这种考试形式,两者区别看似微小,但是殊不知口试却是检验教育以及学习成果的试金石。当中国大学还在为大学考试的作弊现象伤透脑筋,中国学生为如何作弊绞尽脑汁的时候;意大利学生却在为自己是否学习理解透彻了老师给的书单而担心,为是否在这次考试中能得到理想的分数而挣扎(意大利学生如果对分数不满意,可以选择下次重新考更高的分数而选择不登记分数)。

两国学生面对考试和准备考试的心态不同,考试所带来的学习过程截然不同,而这些不同必然导致学习效果的天壤之别。

 

     中国高等教育和意大利高等教育体系无论是在入学门槛,教学模式以及考试以及毕业审核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别。这种反差使很多中国学生初到意国会无所适从。他们无法在小组或者课堂讨论上正常和同学交流。留学初期他们无法适应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且每个答案都可行这样的设置。因为比起中国式教育从小灌输的每个问题都有“标准且唯一答案”才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理念不同,意大利高等教育提供了一种更开放和更具创造力的教育模式,即:团队精神和团队智慧下的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可以发散出更多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正是引领专业和社会走向进步的原动力。

 

作者:Veronica Li     版权所有:湖北工业大学意大利语中心

 

意大利本科三年、硕士两年,公立名校免学费!(7月开课~咨询:027-59750711)

7月开班~高考后凭成绩留学一带一路国家 | 湖北工业大学2018年意大利国际本科班【详情】